16 8 月, 2025

上海临港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式运营,标志智能交通新篇章

unnamed-file-524

8月16日消息,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于8月15日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服务。这一服务覆盖了临港主城区的高校、办公、商业等58个点位,运营时间为每日8时至20时。居民可以通过“临港出行”小程序预约“致行智联”服务,预约后,Robotaxi迅速接单,类似于其他打车服务,小程序页面会显示车牌信息、车辆行驶路径等,同时Robotaxi还有自己的专属“号码”。

收费规则设定为小于5公里均为起步价16元,超过5公里的里程费用为每公里4元,无其他费用。此举标志着上海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

背景与发展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实现386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区245条、551.7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累计有22家企业364辆车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及无驾驶人测试,并向5家企业的41辆车颁发了无驾驶人路测牌照,其中14辆已取得示范运营资质。

上海市经信委二级巡视员、汽车产业处处长韩大东在上月接受采访时透露,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时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

未来展望与挑战

虽然浦东新区将在年内实现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但不包括陆家嘴等重点区域,因为该区域目前路况已经较为繁忙。闵行区将开放虹桥枢纽等重点区域,而奉贤区由于目前的应用还不够多,暂时不会全域开放。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智己汽车、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百度等公司宣布获得上海市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这些发展显示出上海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快速推进和创新能力。

专家观点与行业影响

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正式运营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也为未来城市交通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将有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步普及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整个交通行业的转型升级。”——某交通研究专家

然而,专家也指出,技术的普及需要时间,尤其是在法规、基础设施和公众接受度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开放,上海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将为其他城市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未来,随着更多区域的开放和更多企业的参与,智能交通的蓝图将逐渐清晰。

这一发展不仅标志着上海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推荐阅读  全球首只“机器藏羚羊”亮相可可西里,助力生态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