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港启动船用甲醇加注业务 推动绿色航运发展

中新网青岛8月14日电(张孝鹏) 8月14日,“中远海运康乃馨”轮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完成了210吨甲醇加注作业,这标志着船用甲醇加注业务在该港的正式落地。青岛港因此成为同时具备生物燃料和甲醇加注能力的港口,其绿色能源加注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绿色船燃供应提供了更为畅通的渠道。
与传统燃油相比,甲醇因其良好的环保性能和可再生性,正受到全球航运业的青睐。在全球绿色航运转型的浪潮中,甲醇以其可控性强、适配性高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船东的选择。根据挪威船级社(DNV)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全球将订造151艘替代燃料动力船舶,其中40艘为甲醇动力船。
青岛港的绿色转型之路
为确保首次加注业务的顺利进行,山东青岛港与中远海运集运、中国船燃进行了全流程协同。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方舟智能作为业务实施单位,与中国船燃青岛公司紧密对接,充分借鉴国际先进港口经验,针对气候条件、政策环境、运营流程以及甲醇特性,逐一破解技术与管理难题,构建了安全、高效的甲醇加注模式,为业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可靠参考。
此次作业采用陆地撬装式加注设备。在加注前期,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多次牵头组织专项会议,联合青岛海事局、黄岛海关、黄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相关行业专家,系统研讨和评审作业准备、作业流程、风险点及应急预案等关键环节,精准剖析业务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作业前组织开展联合演练,确保了整个加注作业过程安全可控。
全球绿色航运的趋势与挑战
全球航运业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甲醇作为一种替代燃料,正在逐步改变行业格局。其优势不仅在于环保性能,更在于其在现有基础设施上的适配性。与其他替代燃料如液化天然气(LNG)和氢燃料相比,甲醇的存储和运输更为便捷,这使得其在短期内成为许多船东的首选。
“甲醇的优势在于其现有基础设施的兼容性和较低的转换成本,这使得它在全球绿色航运转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航运专家李明
然而,甲醇的广泛应用也面临挑战,包括生产成本、供应链的建立以及相关政策的支持等。因此,像青岛港这样的港口在推动甲醇加注业务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其他绿色燃料的应用,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绿色能源供应网络。
未来展望与战略布局
据介绍,山东港口计划逐步在山东全域提供甲醇、LNG、液氨等全品类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全力推动中国北方绿色船燃加注枢纽的建设,持续完善绿色替代能源加注服务网络,为加快建设世界级海洋港口群贡献更多力量。
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是对当前全球绿色航运趋势的积极响应,更是对未来航运市场的前瞻性布局。随着绿色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强,山东港口的这一举措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航运发展提供重要的推动力。
青岛港的绿色转型之路,正如一面镜子,映射出全球港口在绿色航运浪潮中的角色和责任。随着更多港口加入绿色能源的行列,全球航运业的未来将更加清洁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