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8 月, 2025

衞生防護中心警告:颱風後類鼻疽感染風險增加

unnamed-file-419

衞生防護中心近日呼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提高警覺,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以預防感染類鼻疽。這項呼籲特別針對高風險群組,包括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建議他們在颱風或暴雨後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以減低感染風險。

發言人指出,根據海外文獻和本地數據,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隨着強風或暴雨更容易散播。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亦較常出現,這使得保持警覺尤為重要。

類鼻疽的傳播與預防

類鼻疽伯克氏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人類可能通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而受到感染。特別是經皮膚損傷或傷口、吸入受污染的微塵或水滴,以及飲用受污染的水。

衞生防護中心強調,市民應該在颱風或暴雨後,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特別是在農村或建築工地等高風險地區。市民也應該採取適當的個人防護措施,如穿著防水鞋和手套,以減少直接接觸污染物的機會。

香港的類鼻疽現狀

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每年均有感染個案。截至昨日,今年本港已錄得8宗類鼻疽個案,而2024年共錄得23宗個案。

「類鼻疽在本港並非罕見病,市民需提高警覺,尤其在颱風季節。」——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

這些數字顯示,類鼻疽的感染風險在颱風或暴雨後顯著增加,市民應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專家意見與未來展望

專家指出,颱風和暴雨不僅帶來直接的物理破壞,還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問題。隨著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可能增加,這將進一步加劇類鼻疽的傳播風險。

未來,衞生防護中心計劃加強公眾教育,提升市民對類鼻疽的認識和防範意識。同時,政府將與相關機構合作,進一步研究和監測類鼻疽的傳播模式,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市民可以通過衞生防護中心的官方網站獲取更多有關類鼻疽的資訊,並在颱風季節特別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

推荐阅读  全運會將啟幕 香港籌備加強宣傳促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