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增长与民生感受温差引发关注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周日(7日)在电台节目中谈及香港的经济表现,指出今年首两季受到出口推动,经济增长强劲。他预计第三季的经济增长可能不及前两季,但仍能保持增长势头。如果这种趋势能够持续,加上港府的开源节流措施,本年度的财政赤字有望转为盈余。
与此同时,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其专栏《汇思》中撰文指出,全球关税战导致宏观环境不确定,海外投资者需要分散风险进行多元化投资。他引用数据称,自4月至今,共有443亿美元流入中港资产,尤其是通过香港购买中国内地债券的欧美投资基金。他表示,多项数据显示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中港,对香港资产及财务管理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基层学生面临津贴削减困境
然而,香港市民的感受与官方的乐观预期并不一致。特首李家超周日举办地区咨询活动,收集市民对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的意见时,遇到了不少质询。在粉岭就读中学的毛同学表示,由于政府今年因财政赤字取消了向学生发放的2500港元津贴,并削减对学校的资助,她所在的学校因此将原本免费的课外活动变为付费项目,导致不少同学被迫退出。她呼吁政府即使面对财政赤字,也应平衡青年发展和对学校的资助。
同场的其他出席者也对港府的施政提出意见。例如,有从事高端人才招聘的市民关注港府如何应对大型跨国企业将地区总部迁出香港时带走大批人才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吸引国际企业留港;还有中学生关注香港青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比例上升的问题,指严重个案难以靠外出工作为生,希望政府设立基金提供援助。
评论呼吁关注官民经济温差
官民对香港现状感受大不同的情况引起关注。《香港经济日报》评论指出,宏观数据基本面向好,反映香港转型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忽视成果惠及社会需要时间,企业与市民感受到的经济温差显着的问题,敦促政府从内部着手,增加民间的信心。
《东方日报》社论《正论》也表示,取消为中小学和幼稚园学生提供的津贴,是砍掉令大多数家长感到幸福的德政,认为这种一刀切的节流做法未有顾及基层的实际生活难处。
专家观点与未来展望
资深媒体人梁家权在网台节目中评论官民对香港现况感受大不同的问题时,形容如果官方与民间处于同温层看现况则能“甘苦与共”,如官员只关注“上层经济圈子”,则难以感受下层的水深火热。资深媒体人李锦洪也表示,高官应卸下层层保护网去聆听真正民意,才能打通治理的“任督二脉”。
随着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如何缩小官民之间的经济感受差距成为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未来,港府或需在政策制定上更加注重社会各阶层的需求,以实现更为均衡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