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9 月, 2025

香港经济增长与基层民生困境:官民温差显著

unnamed-file-30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周日(7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今年首两季香港经济在出口推动下增长强劲,尽管第三季增长可能不及前两季,但仍能持续增长。他预计,如果增长势头得以保持,加上港府的开源节流措施,本年度的经营帐目可能从原定的赤字转为盈余。

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其专栏《汇思》中指出,全球关税战导致宏观环境不确定,海外投资者需要分散风险进行多元化投资。他引用数据称,自4月至今,共有443亿美元流入中港资产,其中欧美投资基金通过香港购买中国内地债券占多数。他表示,多个数据均显示海外资金持续流入中港,对香港资产及财管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基层学生受财赤影响

然而,香港市民与官方的乐观预期并未完全接轨。在特首李家超于周日举办的地区咨询活动中,市民表达了对即将公布的施政报告的意见。在粉岭就读中学的毛同学表示,由于政府今年的财政赤字,取消了向学生发放的2500港元津贴,并削减对学校的资助,导致她所在的学校将原本免费的课外活动变为收费项目,许多同学因此被迫退出。她呼吁政府即使面临财赤,也应平衡青年发展和对学校的资助。

其他出席者也对港府施政提出意见。例如,从事高端人才招聘的市民关注港府如何应对大型跨国企业将地区总部迁出香港,并带走大批高端人才的问题。他们希望政府能采取措施吸引国际企业留港。此外,有中学生关注香港青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比例上升的问题,建议政府设立基金提供援助。

评论呼吁关注官民经济温差

官民对香港经济现状的不同感受引起了广泛关注。《香港经济日报》的评论指出,尽管宏观数据基本面向好,显示香港转型的大方向正确,但成果惠及社会需时,企业与市民感受到的经济温差显著。评论敦促政府从内部着手,增加民间信心。

“取消为中小学和幼稚园学生提供的津贴,是砍掉令大多数家长感到幸福的德政。”——《东方日报》社论

资深媒体人梁家权在网台节目中评论官民对香港现况感受大不同的问题时,形容如果官方与民间处于同温层看现况则能“甘苦与共”,如官员只关注“上层经济圈子”,则难以感受下层的水深火热。资深媒体人李锦洪也表示,高官应卸下层层保护网去聆听真正民意,才能打通治理的“任督二脉”。

展望与未来

随着香港经济在全球不确定环境中继续前行,政府的政策将如何调整以平衡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未来,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政策惠及全体市民,将是港府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此背景下,政府能否在政策制定中更好地倾听基层声音,调整资源分配,可能将决定香港未来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

推荐阅读  泰国新总理上任,解散下议院计划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