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數字揭示美方苛刻要求

台灣即將面臨一場艱難的關稅談判,與美國之間的協商將考驗雙方的耐心與智慧。從一些關鍵數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對台灣的要求之苛刻,令人難以置信。最終,無論是政府還是民眾,都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台灣應該付出多少代價,以換取美國提供的15%關稅優惠。
不利的關稅比較
目前,美國對台灣的關稅設定在20%,雖然已經從4月2日公佈的32%下降了12個百分點,但這一數字仍然高於鄰近國家。日本和韓國的關稅均為15%,越南為20%,而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則為19%。新加坡的關稅甚至低至10%。相比之下,台灣的稅率顯然處於不利地位。
美方的要求與談判障礙
台灣為何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導致關稅設定在20%?儘管官方對此保持沉默,但從其他國家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推測美方的要求。川普政府曾對日本和韓國的關稅設定在25%,對歐盟則威脅課徵30%。在達成協議後,這些稅率降至15%,但這些國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歐盟承諾在三年內購買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投資6000億美元;日本承諾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的天然氣;韓國則承諾投資3500億美元,購買10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
台灣的困境
根據彭博的報導,台灣願意承諾3000億美元的「投資美國」,但美方要求提高到與日本相同的5500億美元,甚至可能高達6000億美元。此外,美方還要求台灣支援3000億美元給孫正義在美國投資的水晶之地AI園區。這一要求讓台灣政府難以接受。
經濟實力的差距
美國對台灣的要求顯得尤為苛刻。日本的經濟規模(GDP)達到4.026兆美元,台灣的GDP約為8000億美元,僅為日本的20%。即便如此,美國仍要求台灣提供與日本相同的投資額。韓國的GDP規模為1.7兆美元,是台灣的兩倍,但其被迫投資美國的金額也僅為3500億美元。
「相較日韓,台灣明顯是相差數倍的『小個子』又『瘦巴巴』,但美國卻要從台灣身上榨取出比日韓更多的油、割下更大塊的肉。」
投資風險與未來挑戰
如果被迫投資的項目能夠全盤掌握,或許還有利可圖,但根據媒體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投入3000億美元到水晶之地AI園區計劃中。這一計劃由孫正義提出,目標是打造類似深圳的科技製造園區,預估總投資額高達1兆美元。然而,許多專家認為這一計劃不切實際。
孫正義的投資歷史也讓人擔憂。近年來,他的「願景基金」投資屢屢失利,這讓人對將3000億美元投入「水晶之地」感到不安。
結語:台灣的選擇
當台灣社會了解到美國對台灣的壓榨有多嚴重後,所謂的「疑美論」可能會再次擴散。賴政府一直不願透露談判內容,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最終,台灣必須面對一個痛苦的選擇:願意付出多少代價讓稅率降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