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8 月, 2025

波茨坦会议80周年:塑造战后欧亚格局的历史性时刻

featured-lonnews-com

80年前的7月14日至8月2日,来自美国、苏联以及英国的三巨头齐聚德国首都柏林南边的重镇波茨坦,为战后世界格局做最后的确认。由于罗斯福总统在三个月前去世,杜鲁门首次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出席,与斯大林、丘吉尔会晤。然而,由于英国大选在会议期间举行,工党的艾德礼击败了保守党的丘吉尔,接替他继续会议。

波茨坦会议召开时,德国已经投降,因此三巨头聚会的目的不是讨论如何击败德国,而是如何重整战后欧洲的秩序。杜鲁门在会议期间得知美国成功进行了“三位一体”核试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使得他在与斯大林的谈判中更加坚定。

三巨头的变迁与会议的背景

波茨坦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战时三巨头的重大变迁。罗斯福的去世和丘吉尔的下台,使得杜鲁门和艾德礼成为新的主导者。斯大林是唯一从头到尾见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领导人,这也反映出民主国家和极权国家之间的差异。

会议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如何约束战后德国,三方很快达成了在德国推行“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去中央化”和“去垄断化”的共识。与此同时,三巨头还同意在德国推行“民主化”政治改革。

波茨坦宣言与苏联的野心

杜鲁门与丘吉尔在艾德礼上任前,联合蒋中正发表了《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当时尚未对日本宣战,因此没有参与宣言的发表。

斯大林希望通过严厉惩罚德国,要求其支付2000亿美元赔偿,其中一半给苏联。这不仅是为了弥补苏联的损失,也为了增强其在战后欧洲的影响力。然而,杜鲁门在国务卿贝尔纳斯的提醒下,意识到对德国过于严苛可能重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悲剧。

分割德国与东欧的影响

尽管未能获得预期的赔偿,斯大林坚持战后德国应由美苏英三国分割管制。为了压制共产主义扩张,美英将法国拉入,与美苏英共同占领德国。

斯大林还确保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不被削弱,特别是在波兰问题上,他以将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德国土地划给波兰为条件,确保波兰听命于苏联。

亚洲的局势与核武器的影响

在亚洲议题方面,杜鲁门在取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后告知斯大林,意在表明美国无论有无苏联的参与,都能战胜日本。然而,斯大林早已掌握核武器的情报,并计划出兵亚洲。

杜鲁门试图通过《波茨坦宣言》重申《开罗宣言》的效力,确保台湾在战后重归中华民国版图。尽管如此,美国在协助国民政府返回华北方面的能力有限。

波茨坦会议的结果不仅影响了战后欧洲的重建,也对亚洲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杜鲁门的坚持避免了德国的全面赤化,为德国40年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作者为军事史研究者

推荐阅读  贝森特是否会同时担任美联储主席与财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