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男嗜吃花生糖 腰痛檢查驚現6公分肝癌

【記者蔣季容/台北報導】一名60歲的男子因腰痛就醫,卻意外發現肝臟有6公分的腫瘤,確診為肝癌。這名男子不喝酒,也沒有B型或C型肝炎病史,醫師推測,肝癌的致命原因可能是長期食用保存不當的花生糖。
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節目中分享了這一病例。患者因右側後腰悶痛,以為是腎結石,經過一週的觀察和檢查後,尿檢和X光均未發現結石,醫師建議他轉診至腸胃科。
花生糖與肝癌的潛在關聯
在腸胃科的超音波檢查中,患者被發現肝臟有一顆6公分的腫瘤,確診為肝癌。錢政弘指出,肝癌通常不會引起疼痛,除非腫瘤靠近肝臟表面或其他器官,才可能引發不適。
錢政弘進一步解釋,患者從小喜歡吃花生和花生糖,而花生若保存不當,容易產生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已知的致癌物質。錢政弘強調,花生本身並無害,但若放置過久或未密封保存,受潮後會產生黃麴毒素,對健康造成危害。
黃麴毒素的危害
黃麴毒素是一種由黴菌產生的毒素,常見於保存不當的穀物和堅果中。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黃麴毒素與肝癌的發生有密切關聯,尤其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氣候潮濕,更易發生。
「黃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尤其在缺乏適當儲存條件的地區。」——世界衛生組織
錢政弘提醒,除了花生,玉米及其製品如玉米脆片等,也可能因保存不當而產生黃麴毒素。他建議民眾應選擇新鮮且密封包裝的食品,避免長期食用保存不當的食物。
預防與健康建議
對於如何預防黃麴毒素的危害,專家建議應注意食品的儲存條件,保持乾燥和通風,並定期檢查食品是否變質。此外,增加日常飲食中的抗氧化劑攝取,如水果和蔬菜,也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這一案例提醒我們,健康飲食不僅在於選擇健康食品,更在於食品的保存和處理方式。隨著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了解食品安全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未來,醫療專家將持續研究黃麴毒素與肝癌的關聯,以期提供更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