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10 月, 2025

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在即,先看“诺奖风向标”

2025-

今天(10月6日),2025年诺贝尔奖“开奖周”正式拉开帷幕,六大奖项将陆续揭晓。其中,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预计将在今日17:30左右公布。自1901年诺贝尔奖依据瑞典著名化学家、企业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愿创立以来,已走过120多年,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顶尖科学奖项,长久以来激励着人类的科学进步。

纵观百年诺奖历史,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5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每个奖项最多由三人分享,共诞生229位得主,尚未有人重复获得该奖项。在这229位得主中,有40位独享奖项者,13位女性获奖者,包括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

诺贝尔奖的历史与影响

202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医学院教授维克托·安布罗斯和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加里·鲁夫昆,以表彰他们发现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2023年,该奖项则授予了匈牙利-美国生物学家卡塔琳·考里科和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以表彰他们在mRNA疫苗方面做出的贡献。

在所有获奖者中,最年轻的得主是加拿大医生法雷迪·G·班廷爵士,他因发现胰岛素而被授予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年31岁。最年长的得主则是美国生物学家、病毒学家佩顿·鲁斯,他因发现诱发肿瘤的病毒而在1966年获得该奖项,时年87岁。

多样化的研究领域

近十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呈现多样化趋势,涵盖各个子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其中,基础研究占多数,也有重大临床成果获奖。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展历史中,诸多研究深刻影响了临床医学的实践,为人类攻克疾病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今年,拉斯克奖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奖项,被誉为“诺贝尔风向标”。据统计,已有30余位拉斯克奖得主获得了诺贝尔奖。今年,六位顶尖学者凭借在蛋白质研究、囊性纤维化治疗、细菌生物学领域的颠覆性成果摘得拉斯克奖殊荣,每一项突破都可能为人类健康带来革命性改变。

拉斯克奖的影响

今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授予了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迪尔克·格尔利希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斯蒂文·麦克奈特,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内运输和细胞组织新原理方面的贡献。他们的研究证明,“无序”的低复杂度结构域也能支撑多种生理功能的运行,为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则授予了爱荷华大学的迈克尔·J·威尔士博士、曾在福泰制药任职的赫苏斯·冈萨雷斯博士和正在福泰制药任职的保罗·A·内古列斯库博士,他们在开发囊性纤维化的新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囊性纤维化于2018年被列入中国首批罕见病目录,他们开发的三联疗法将囊性纤维化从致命性疾病转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病。

特别成就奖与未来展望

今年的特别成就奖授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露西·夏皮罗博士。她在生物医学界活跃55年,从美术专业转向医学的研究者,在学术、产业以及公共政策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她发现了细菌如何通过时空协调其遗传逻辑机制产生两种不同的子细胞,并在国家生物安全层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值得一提的是,华人科学家陈志坚也被视为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热门人选。他已获“科学突破奖”“拉斯克奖”“引文桂冠奖”三大国际公认的“诺奖风向标”。2013年,陈志坚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cGAS并将其命名,解开了DNA如何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诺奖即将揭晓,让我们拭目以待,见证科学界的又一辉煌时刻。

推荐阅读  雪豹“凌小蛰”的重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新篇章